中国反兴奋剂法治论坛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
20160112095635795刘岩会长提供
2016年1月9日,中国反兴奋剂法治论坛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论坛由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和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主办,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承办。论坛旨在活跃反兴奋剂法治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反兴奋剂法治建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岩,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主任田野教授,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教授,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善旭教授出席论坛。来自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有关高校、律师事务所的70余名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赵健主持。钟秉枢校长、田野主任、刘岩司长分别致辞。
钟秉枢校长从运动训练专家的角度提出了反兴奋剂工作的一系列伦理与法律问题,期待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推动反兴奋剂法治建设。
田野主任指出,反兴奋剂中心历来重视理论界的声音,这是反兴奋剂中心首次与体育法学界合作举办论坛,其目的在于搭建理论与实践合作的平台。中国反兴奋剂工作的发展为体育法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欢迎各位学者积极参与反兴奋剂法治研究,中心也将采取多种方式,密切与学界的合作。
刘岩司长强调,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定立场,尤其注意通过法治手段进行反兴奋剂斗争,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尚未形成严密的反兴奋剂法律法规和法治体系,在法律适用衔接方面仍存在问题。体育法学者在完善反兴奋剂法规和法治体系方面大有可为,尤其可以探讨反兴奋剂与刑法的衔接等问题。举办本次反兴奋剂法治论坛首开先河,意义深刻。
黄进校长主持了论坛第一阶段报告和研讨,反兴奋剂中心法律事务与调查处处长王新宅做了《中国反兴奋剂历史回顾与挑战》的专题报告。
于善旭教授主持了论坛第二阶段报告和研讨,北京体育大学闫旭峰教授及其团队做了反兴奋剂法治体系、执法、监督问题研究的专题报告,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吴炜律师介绍了典型国际体育仲裁案例,江汉大学夏婧博士做了《我国兴奋剂违规行为听证制度的历程与评价》专题报告。
讨论环节中,参会人士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合作各方均表示,要将论坛继续举办下去。
(北京市法学会体育法学与奥林匹克法律事务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