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执着与追求理想 ——记参加市法学会井冈山党性教育有感
随市法学会青年法学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班到井冈山的五天时间里,每天都在下雨。罗霄山脉云雾缭绕,空气湿漉漉的,屋内略有一股霉味。
我算是重上井冈山了。十六年前,也是这个季节,第一次来到井冈山。那时也就二十出头,站在黄洋界上读着主席书写的西江月,激扬文字之下真有指点江山之感。而如今已经快四十岁了,结婚生子,买房置业,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地发展着。年龄这东西真是一把双刃剑,学会了稳重势必就会丢掉锐气,原来常常挂在嘴边的理想信念好像已好久没有再提起了,这或许是我此行想要找回的一些东西吧。
井冈山虽美,但我相信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不会有人愿意选择上山建立根据地。区区几个小山村,年产不过几万斤的粮食,除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外,没什么优势。革命需要广泛的发动群众,跟城市相比这里的群众少的可怜。可躲在山上的毛泽东,仍旧没有死心。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当时革命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我们分析它发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有买办豪绅阶级间的不断的分裂和战争。只要买办豪绅阶级间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的,则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也将是能够继续的。”夹缝中生存,羽翼未丰,纵使你有再好的理论,谁又会看好这个政党?谁又会相信由他带领全国人民翻身解放呢?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5000余人开赴井冈山,很多人对革命持悲观情绪,他们在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行军途中有不少人逃跑、叛变,这里面有战士、连排长、团长,还有师长;之后,“左倾”盲动主义排斥毛泽东的正确意见,让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开赴湘南进行年关暴动,最后年关暴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遭受失败,这时又有许多人对革命缺乏信心,第二次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在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有人在提“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一悲观论调。毛泽东则在给林彪写的一封信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我们所熟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透过军阀混战、失业激增、压迫严重的社会背景,看到了中国革命力量会因为反革命势力的猖狂逼迫变得集中而越发壮大这样的本质,劝导人们矢志不渝坚定信心。他深知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要将党的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一名战士,支部建在连上,各班建立党小组。革命的理想信念就是在不停的宣传和发动中渐渐牢固于心的。
可是,参加革命就意味着流血牺牲,意味着抛家弃子,意味着家人跟着自己受到牵连。王尔琢、曾志、何长工、卢德铭以及那些有名字、没留下名字的老红军、革命英烈,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心忘却了一切。在观看实景剧时,一位演员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爷爷当时在井冈山参加革命,要是能活到现在,我们一家可能就住在北京喽。是啊,这些革命先烈为了什么呢?到牺牲可能也没有看到,而到牺牲仍旧秉持着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井冈山,他也曾数次亲身前往井冈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着生活的安逸,这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可能真的忘却他的内在含义。
毛主席曾说过:“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深刻理解,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深刻的感觉”。重上井冈山,重新找回原来的自我,重新找回那份对理想的执着。不必有豪言壮语,将信念留存心底。
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 于超
20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