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服务 > 服务成果展示

“社工介入不良行为中学生教育矫治综合服务项目” 项目工作总结

  • 来源:北京市法学会
  •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 【字体:

  一、项目背景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也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危害社会与他人,并且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自身和其家庭都会造成重大打击与伤害。世界各国在处理青少年犯罪问题时,普遍重视对预防环节的研究和探讨, 在立法精神和干预方法上把处理犯罪行为和处理不良行为结合起来,把刑罚处分和保护处分结合起来,并积极地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存在的隐患问题早期、及时介入,将预防青少年犯罪由特殊预防(犯罪后)转向一般预防(犯罪前)。

  首都师范大学少年司法研究与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多年来围绕青少年成长中的服务需求开展过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与社会服务,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反馈和社会效益。在长期的一线司法社会工作实务中,中心社工常常接触到在校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情况,其中不乏严重暴力犯罪。这些青少年往往在学校期间表现出长期的不良行为,甚至严重不良行为,或者最终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退学,他们身上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又几乎都有来自于家庭的或其他亲密关系的重要负面影响。青少年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有必要、有能力在学校阶段对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和帮助,我们确信这样将可以真正防止青少年从不良行为与越轨走向犯罪,起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效果。项目的研究与行动不仅对北京市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也有很强示范作用。

  二、项目目标

  项目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开展我市中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现状及成因调研,研制严重不良行为学生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我市不良行为学生动态监测信息库。本项服务将从北京市16区县中学中进行样本选取,对在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基本现状进行调研,并且结合个案研究,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在前期学生现状调研和不良行为成因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专家意见,制定针对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调查指标体系,并将调查结果整理记录,建立我市不良行为学生动态监测信息库,为进一步进行行动干预的提供基础性依据。二是从中学中选取100名具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行为矫治和关怀教育,以前期调研促进矫治工作并提升矫治效果,同时通过本项服务摸索和总结针对不良行为矫治的有效干预模式,为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项目进展

  (一)专题调研

  项目组通过对全市6所工读学校以及选取的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中学和中专技校开展调研,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行为现状、成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司法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专家意见,制定针对不良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为有针对性开展不良行为学生教育矫治服务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提升帮扶矫正效果。

  2013年4月-12月,围绕调研主题,项目组分头查阅了以往社会学、法学、教育学以及媒体关于青少年不良行为状况的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对综治委、教委及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借用或参考。

  2013年4月以来,项目组走访了北京市6所工读学校及部分普通中学,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师、班主任及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不良行为青少年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及学校的干预措施。2013年9月,项目组组织了《专门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案例研讨会》,通过专题培训以及会后交流,项目组与6所工读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及骨干教师共同分享工读在校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治经验。

  2013年12月,在北京团市委的协助下,项目组掌握了北京市十六个区县普通中学(含职业高中)在读的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校、住址及不良行为类型等,获得了305例在校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样本。同时,项目组以西城区、大兴区及门头沟区为试点,抽样选取了4所学校进行调研,通过相关学校的团委书记及相关负责人,得到了37例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具体材料。

  (二)督导培训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通过专题培训和个案督导的方式对北京市6所工读学校内的一线教师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培训和督导,提升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转化效果。

  2013年9月27日、28日,在北京市教育的协调配合下,项目组组织了《专门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案例研讨会》,对6所工读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及骨干教师进行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家庭治疗等专业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与会的工读学校领导和教师达50多人。项目组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专家、教授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由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社工进行了个案分享,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参与培训的教师对培训内容和授课交流方式给予了一致的肯定。

  (三)专业服务

  在项目运行期间,项目组通过组织司法社工和一线教师开展个案和团体辅导,对具有不良行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进行调整改善,搭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改善在校学生的身心状况和对学校生活的接纳,从而预防其走向犯罪,实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项目组通过社工的直接服务和培训工读教师开展间接服务,对超过50名工读学校具有不良和严重不良行为中学生进行教育矫治服务。目前项目组以对所开展的教育矫治服务情况以案例的形式进行资料收集,以获得44份个案研究报告(案例)。项目组已对所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汇总,计划编辑出版,以进行经验推广。

  项目原计划选取门头沟工读学校,组织专业社工对该校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团体辅导。但是由于门头沟工读学校进行职能调整,在校学生数量出现较大变化,导致原计划无法进行。项目组做出调整,积极联系有关学校开展团体辅导工作,以期达到原有的工作目标和效果。2013年6月9日、7月23日,项目组组织社工在海淀区工读学校和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分别对海淀工读学校、十一学校的中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为主题的团体辅导,以讲授和活动的形式对参与的一百多人次的中学生进行了教育引导。

  四、项目成果

  (一)自2013年4月开始,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后调查走访了北京市6所工读学校和多所普通中学和职业技校,其中多所学校多次走访,与专门学校的领导、教师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座谈,明确调研对象、确定调研提纲,随后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深入调研工作,了解不良行为中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和成因。2013年12月,项目组联合共青团北京市委权益部,将调研进行深化和拓展,已经将调研结果形成初步调研报告,为后续的研究和介入提供有效的支持依据。

  (二)2013年9月,项目组组织了50多名专门学校的教师和主管领导,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培训。与会的专家从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角度进行了介绍,随后与专门学校教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教师对培训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积极反馈。在项目实施期间,中心的社工和项目专家定期前往学校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了解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情况,对一线教师进行及时的督导和支持,目前项目督导工作仍在进行。通过项目组专家和社工的工作,不仅将服务惠及接受直接服务的中学生,通过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专业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使得此次项目得以惠及更多的学生,从而使项目的服务效果更具有可持续性。

  (三)目前项目组通过社工的直接服务和培训专门学校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已经对50多名不良行为学生开展教育矫治工作,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形成完整帮教案例44份,项目计划将这些优秀案例集结成册,进行经验总结和推广。

  (四)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未成年犯罪预防的服务目标和效果。在项目服务期间,接受直接和间接服务的不良行为中学生没有出现行为恶化或是出现违法犯罪行为。通过项目的实施,在项目目标人群方面有效地实现了犯罪预防的效果,对维护青少年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好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