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2日
  • 【字体:

论坛现场

北京市获奖作者代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龙立在论坛发言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瑞萍作发言点评

  2018年10月19日,第十三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宾馆召开。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宣读表彰决定,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商黎光致辞,山西省法学会会长左世忠主持论坛开幕式。论坛以“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法治保障”为主题,来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法学会有关领导和相关工作负责同志,七省市区、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出席论坛。

  王乐泉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政法委对论坛的大力支持。他指出,“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自成立以来,为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促进七省市区间的交流合作、活跃法学会工作以及发挥专家学者聪明才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论坛以“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法治保障”为主题,切中了推进新时代环渤海七省市区法治建设的关键,体现了论坛针对性、实效性和服务大局的宗旨,也符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法治保障并重”的总体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乐泉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新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多才智和力量。要立足环渤海、研究环渤海,突出问题导向和实践特色,为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为理论研究成果提供“出口”和展示的平台,切实体现出法学会作为“智库”的价值和作用。要强化上下协同、优势互补,激发区域法治论坛发展活力,发挥好全国研究会在专家组织和专业水平上的优势,和地方研究会在熟悉当地和调研资源上的优势,实现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力量配合、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WTO上诉机构前主席、大法官张月姣和山西省商务厅巡视员王来平,分别以“当前国际形势下,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法治新格局”“登高望远,眼睛向外,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题作主旨报告。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的5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来自七省市区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的9名获奖论文代表作研讨交流,3名专家学者对交流发言进行点评。一等奖论文获得者、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龙立代表北京市获奖作者以“大数据视野下环渤海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区域司法裁判尺度统一问题研究为样本”为题在论坛作交流发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张瑞萍应邀出席并对研讨交流作点评;一等奖论文获得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曹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原静分别作为获奖作者和优秀组织奖单位代表上主席台领奖。

  “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是中国法学会批准的七大区域法治论坛之一。本届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共同主办,山西省委政法委支持,山西省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承办。此次论坛围绕“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法治保障”这一主题,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落实首都圈、京津翼、环渤海协同发展的新方向;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法治保障的新要求;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的国内立法与自贸区建设;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的促进外资增长保障;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的国际司法合作;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服务“一带一路”特色建设;环渤海区域全面开放与协同发展中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保障八个分论题。本届论坛共征集论文881篇,评选出获奖论文141篇,9个优秀组织奖单位。北京市法学会推荐论文获奖21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8篇、优秀奖7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获优秀组织奖。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