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北京市第十九届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19日
  • 【字体:

  2017年9月7日至9日,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第十九届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在北京阳光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这次会议由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主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协办。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法官、仲裁员、律师及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和工会干部等共计250余人参加了本届案例研讨会,就当前劳动争议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业研讨,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和共识。

  北京市法学会副巡视员刘朝茂同志应邀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案例研讨会得到了京津冀三地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律师协会和部分企业的广泛支持,共征集到劳动人事争议案例243篇,是历届案例研讨会收到案例评析稿件最多的一次。会前经遴选后确定了43篇案例、分为五个专题上会研讨。研讨会日程安排紧凑,会议内容丰富,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彼此互动,会议效果良好。

  9月7日,大会开幕式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肖峰法官作嘉宾演讲,他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全国法院系统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管理司副司长王振麒为本届案例研讨会作“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劳动仲裁委员会在受案范围、裁判尺度、法律适用等方面与法院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急需通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强化“裁”“诉”两个阶段的信息沟通。

  会上,京津冀三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市(省)高级人民法院分别介绍和交流了2017年上半年各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审理情况和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安排,使与会人员开阔了视野。会上还组织了典型案例“公车撞树赔偿纠纷案”的模拟法庭表演,案情涉及劳动者遭受工伤后能否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后另行向用人单位主张人身损害赔偿等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法官、仲裁员、律师通过反串角色的形式将庭审现场展现在大会会场,演员们形象、生动的精彩演出再现了复杂的现实纠纷。演出结束,台上台下争相发言,申明观点,热烈互动,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模拟法庭结束后,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郑尚元、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名誉会长、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姜俊禄分别从专业角度对案件所涉法律问题进行了解析。

  9月8日,参会的250余名人员分编为五个小组,结合本届案例研讨会确定的5个专题、43个案例分别对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劳务派遣、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等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的成员均具有地域、职业代表性,不同身份的小组成员在同一个研讨平台上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研讨问题申述各自的观点,激烈的思想交锋碰撞出精彩纷呈的智慧火花,一整天的小组讨论,参与者深感受益匪浅。

  9月9日,继续召开大会。五个小组推荐的发言人代表各自小组就研讨成果作大会发言,详细介绍了小组成员对相关问题达成的共识及存在的分歧。随后,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副会长、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建平对各小组的发言内容进行综合评述,在对研讨成果给予充分肯定的前提下指出,本届案例研讨会观点有所创新,解决了一批疑难问题,但也存在理论不足的突出现象。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林嘉教授在大会总结时指出,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在京津冀法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律师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前期的认真准备工作,为本届案例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案例研讨会集聚了京津冀三地与劳动争议相关的各领域人员,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职业共同体的观念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希望企业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工会领导、律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人员、仲裁员和法官能够在各自岗位上自觉发挥能动性,为系统性解决劳资纠纷共享智慧、贡献力量。林嘉会长还指出京津冀三地的劳动法研究事业蓬勃发展,法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性案例深度交融、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为司法裁判尺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裁审衔接不畅、理论支撑不足、社会保险纠纷研究欠缺等问题有待重视和解决。她希望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加强与全国各地劳动争议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往,扩大案例研讨会的影响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推进劳动人争议问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供稿单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

Copyright 版权所有:北京市法学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法学会
备案号:京ICP备18059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2911